close

3/28溪洲部落音樂會

胡德夫、盧皆興、Suming、 ?勞‧巴西瓦里、小美、929樂團、 許進德(原音社)
還有、黑手那卡西、阿Fan、農村武裝青年隊.... (陸續增加中)

交通方式:
騎車、開車:走北新路,下碧潭橋後右轉,直行約50公尺再右轉溪洲路,再於砂石廠門口
左轉,再開三分鐘即可到部落大門。

大眾交通工具:至捷運新店市公所站1號出口,搭乘643、648、905、906、909、棕7、綠1
號公車往錦繡方向,過碧潭橋在溪頭站下車。 直行約50公尺再右轉溪洲路,再於砂石廠
門口左轉,再步行約五分鐘即可到部落大門。

--

雨一滴一滴的下著 沁入夢裡,夢漸漸的匯成了小溪、成了河流、
最後成了大海。

在主流媒體探照燈所無法照及的冰冷深海升起了一股暖流,心暖暖的、
眼眶暖暖的。

有很多角度可以去描述我昨天親身參與的這場音樂會,好比到每個地方
膚淺的我都會第一時間注意的 正妹 和帥哥。或是音樂好不好聽
或是這個議題有多麼重要、還是說多麼的感動。但我發現真要提筆
,我卻無語。


無語的原因很多,一部份是涉及當我越寫越多東西後,並且發現看的人
越多後,我就越意識到那是某種程度的裁剪與再現,而不是隨意書寫的感想
另一方面是一直以來我都是個在符號中自給自足的人,對我來說 我的體驗
很少,很多事我沒有經歷過也可能打嘴砲打半天,講的煞有其事,那是某種
文字的魔力或是錯覺。但我好像稍微了解為什麼孔子要述而不作了(這句
也可能是另一種嘴砲),很多事要親身經歷,才能懂。那和別人口中所說、
與書本戲劇的呈現落差多大,或是多麼類似,那是需要生命的厚度而不只是
深度而已。

總是看見人生 卻活不進去。

我想說的是 不用管我說的好或壞 那也只是我的片面之詞,
很多事很多人 還是你自己去走訪你才會了解他們為了什麼而爭。

在那之前,溪州部落只是一個名詞,我只大概知道好像是北縣政府與
他們之間有爭執,但實際是如何我還是不懂。而去也是很臨時起義的,
是旁聽完女性主義後,剛好遇到s0w0a0n0 要去 於是就和s0w0a0n0還有
摩卡學弟 和s0w0a0n0 姐 去那。

在走進部落的路上,有一個很大的高爾夫球場,形成了極強烈的對比。
越往裡走,越覺得來到了時光隧道,或是走回嘉義鄉下的路上、有一種
走往另一個世界的感覺(哈 是桃花源記嗎),像是渡假村一樣。

我很喜歡這裡空間給我的感覺,我說不上來,應該是一種開闊吧,相較於此
城市總是給我種人那麼擁擠、心那麼擁擠、但我們卻是孤單的人。


聲音穿透了耳膜,遠遠的看到有人升火 一群人高興的跳舞、雖然我不知道
要高興什麼(哈哈 反過來說是 我在不高興什麼,好像我已經習慣了不高興
是常態一樣),不同年齡的小孩子奔跑著,騎著三輪車。這就是一個大家族
的感覺,我甚至覺得在這種地方生長 會有比較完整的童年、有玩伴、有生活
有空地。



聽一個台大社會系的學妹說 他們是那種吃飯時 會大家聚在一個人家吃飯的那種。


聽著台上的女歌手 唱歌 我整個背的毛細孔是張開的,汗毛是豎起來的,
我嗅到下了雨的泥土味 和燃燒營火的焦味。那是我聽不懂的語言,
但是好優美好優美,我只去過一次the wall 但那種live 的感受
是一樣的 甚至更強 非常不同於隔著音響聽音樂。


"原住民有什麼不對 是政府的錯"

另一個來自東部的青年 有厚度 有高度的歌聲
讓我眼睛裡的水位瞬間昇高


我看著這群人 還有這個地方 這些小孩 我在想 這個地方真的要消失了嗎
他們做錯了什麼?

對他們來說 搬到國宅 有比較好嗎
這種整個部份的凝聚力 與小孩的笑容 對家的情感 用錢買得到嗎?


我想到上次聽廖元豪老師演講 他說:他不是特別有正義感
而是目睹了太多不義。他那時引用了一個法學教授的話

"不要和我談什麼抽象的正義 我的正義就是讓女人免於被強暴的恐懼
讓小孩有乾淨的尿片可換 乾淨的食物可吃"


我也體會到一件很可怕的事 就是媒體。

今天這個消息 只有公視和原住民電視台有來拍,其餘的媒體都不在。

當然,這種消息也不能期望媒體來播,只是讓我覺得可怕的是
在電視新聞看不到的事 就等於不存在。像是被消音了一樣
而媒體想要造神或妖魔化 就可以主宰或主"窄"了我們的眼界。

其實,我不討厭馬英九 但我不喜歡媒體大規模的造神 之前看到報紙上
還有個更扯的 一個人援交搞三p 也要扯到為了慶祝馬英九當選= =

不過對於重要議題的忽視 不分藍綠 所以我也不覺得誰當選就那麼重要
重要的東西還是得自己悍衛。我對於這些議題 不是很樂觀。



我常常在想 我們有沒有一種穿透媒體的洞察力,或是另外一種影響力存在著。
說實在的,去了之後 會有種 我能做什麼的無力。但就像學妹說的吧
理解,然後讓他們知道有人支持他們、他們不是孤獨的。


這點 就很可貴了 是不?


我們實際上真的無法替代他人的苦痛 好比 當身邊的人面臨喪親 失戀
失業 各種不順利

很多時候 我們都無法改變什麼

我們也無法時時刻刻堅強,所以遇見能讓你放聲哭泣的人要好好珍惜。

最終 我們求的不過就是被理解 被承認 一種歸屬感

那種你都覺得你不值得了 但還是有人願意相信你 給你力量的動人

一種你閉上眼睛可以很安心的感覺



我常常在想 把版弄的很多人看 意義在哪?
剛開始是虛榮 後來覺得是一種人脈 問問題很方便
現在我會覺得是希望靠自己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讓這世界往好一點點的地方走


有人問,學生能做什麼。可是我想說的是 正是因為學生有不事生產的本錢
他們才能夠站出來,然後有了一定能量之後,教授會在學生的羽翼下
走了出來。樂生就是最好的例子,去年的416 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
但我只知道 這樣的能量稍稍阻擋了一些事的發生。


我也在想整個教學評鑑升等的制度,學生能做些什麼?
一個重發表 不重教學的制度 可能認真備課的老師 沒多久就因為沒生產力
而被解雇 當老師漸漸把教學放下時 學生的權益又在哪?

可是我發現我對於這個制度一無所知 大家都在罵 從很早都在罵
但卻無動於衷 有人也做得失望了於是放棄了。

是不是 缺乏學生力量的介入?我現在暫時沒想法

但上次和黃厚銘聊的時候 他說 應該是老師和學生可以站在一起

不是只是抱怨說 老師把教學放掉而已 因為這樣上面的人就是會讓老師
教學的量加重 讓很多老師過勞死

應該是學生和老師商量個適合的評鑑方式 來和教育部爭取。
也許,學生在這邊可以有所作為也不一定。


莫名其妙打了好多,有點不知所云,最後我想說的是
或許每個人的溫度不夠 只是個放沒多久就涼掉的暖暖包
。暖暖包團結力量大嗎?我不知道,但我想我會記得
那個曾經彼此陪伴渡過寒冬的片刻。

我仍不是那個衝第一線 非常積極參與的人,只是個會寫這些有的沒的東西

如果看完後 有一點點興趣 就請自己去一趟吧

有些事 要親身體會才知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炎楓 的頭像
    炎楓

    炎楓的部落格

    炎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