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skykissx

寫一篇好的影評,難;為一部好電影寫影評,更難。對我來說,橫山家之味,
就是這樣一部難以下筆的電影。原因無他,拿料理的比喻來說,整部電影
「刀工」很準很細,於是每一個切面薄但卻十分豐富,劇情平淡,但卻不鬆散,
這一點就相當的難,因為那仰賴的是鏡頭的技巧 與巧妙的對話,才不會使
劇情過悶或是流於破碎。

評論則是一種冒險的行徑,將其細水長流的雋永,定格凍結,加入自己的解讀
可能會因為自己的手法不夠純熟,而多了,太濃;少了,無味。所以說這部片
難寫,不是因為太淡,而是因為平淡之中,有太多複雜的東西值得玩味。
我也想和看這篇評論的讀者說,我所選的只是某一側面,我的「刀工」仍不夠,
所以用力過度,還請見諒。因此我很大膽的用半點心酸半點恨,有別於這是部溫馨
片的看法(當然也不是說這部不溫馨,而是有除了溫馨之外的東西,哈,這就是難
描述的地方。不過好電影就是這樣吧,不同人都可以自己去勾連出一些
屬於自己獨特以及普遍的生命經驗。)

該怎麼說這部片呢?
我幾乎不知道劇情而很空白的看這部片

看了電影海報 似乎是在說 遺憾 什麼好想再吃媽媽的菜。

我預期是部煽情的片 我已做好準備配合地情感宣洩

然而,如同開演前 工作人員說的 這並不是一一部片。

我以為又是一部 透過失去 要告訴你「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或是 在關鍵時刻 佐以弦樂或心碎的鋼琴聲 配上劇中人物的追憶
灑狗血 讓你痛哭的片

沒有。

影片裡的人物 幾乎 甚至沒有掉過一滴淚

鏡頭所說的 比我能說的多得多。

劇情線很平淡 但傳達的東西卻很複雜

想說的東西亦如鏡頭 乾淨而清澈

看的時候 總有種打臘上光後 好亮好亮的木頭地板的感覺


也不能說它完全不處理「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的這句話,而是它的處理非常的冷

非常輕 輕到我都忘記了,這部片要說的其實是遺憾。生命就這樣自顧自地走了,
許多約定也如同這樣冷不防地流失了,主角的爸媽 走了,只用一個黑頁
阿部寬的兩句話 很淡地處理完,但卻留給我全身發麻的感觸。
這樣的留白,以淺帶深,會在心頭停留好久。

有時候悲傷並不是那麼戲劇性的,反而是這種獨自活著,想起來
心頭會小抽兩下的那種,持續的蔓延著。主角的大哥的死亦然。

當然,這不意味這是部悲傷的片,反而會有許多讓人會心一笑的妙語,
觀賞起來 並不會我說的那麼沉重,很多事並不是表面上說的那樣
像是 主角的爸爸問到淳史

”你長大要做些什麼?”


”調音師"

"為什麼?”

”因為音樂老師"

"是因為是女的嗎? 男人的志向不該被女人左右!!! 當醫生吧"

但在一個下雨的夜晚 他說出了他心中真正想說的話

他想成為調音師的原因是因為 他死去的爸爸 是個調音師

他也想和他爸爸一樣

”不過...如果不行  當個醫生也行" 他又補述
"小良為什麼想當醫生" 淳史這樣問主角

”喔...那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主角並沒回答

但將以上兩幕對照在一起 我們可以發現一些 曲折 彆扭 的愛

最終 主角把自己撕碎的小時候的志願 又再黏回去

那一幕我看了 感動地起雞皮疙瘩

父子間的情感很複雜 很疏離 但這種敘事的手法 就會讓你知道
那些說不出的心意。我想,那種不說破的意會,美好之處就在此吧



在裡面會看到親情互動的愛,但那種愛還蠻寫實的,帶著一點痛
一點無奈 一點不耐 一倦怠 一些言不由衷 一些難言之隱
人物的一些自私 一些不得已。

很多鏡頭 很多畫面 導演的手法是用很含蓄的方式呈現 乍看會有些
不知所云的鏡頭 會讓你一時之間不知所措 但後來了解那代表什麼

好比 放著三隻牙刷代表什麼 那脫落的瓷磚又象徵著什麼

這有點像漫畫家 安達充的手法 把一些很平淡的瑣事 又不同的分鏡

但這部片與安達充的作品的差異在於 它傳達了一種蓋在親情 或是愛下的那種不堪
或是小小的恨,更精準的來說是怨懟


父母對次子的恨 是恨鐵不成鋼的「恨」 
父子間充滿著一種怨,「為何對方不如自己所願」的怨
這也反映了愛並非全然愉悅 而是帶有痛楚這一點

所以我喜歡疼這個字,疼既有痛楚,亦由憐愛之意。會比較精準地傳達人與人
之間最親密的關係。而這關係是五味雜陳的。

父親與兄長是凝視的背影 也是壓迫的陰影。

是承繼 也是叛離

「能不能不要再拿我和我哥做比較」也許主角心中一直這樣想著

主角的媽媽說 

"和寡婦結婚是可怕的 因為和活人離婚至少是討厭對方
但和死人就不能比"

在回程的車上,主角的妹妹說

"真羨慕哥 沒有要養父母的壓力"(原文可能不是如此 但大意是如此"


她,自私嗎?


”下次見面 是過年的時候了吧" 主角的父母這樣對話

"下次過年的時候就別回來了吧””我就和你說不要過夜吧" 主角與其妻子
這樣說


他們,自私嗎?

「你為什麼要握兒子的手?」

「如果握他的手能讓他擔心我,何樂不為」

主角媽媽這樣說。她總是不斷地討愛 好比真想坐兒子的車
然而,另一面在面對讓兒子溺死的人 又顯得刻克 面對有外遇的
老公 只是哼著那首歌 宛如「甜蜜的復仇」


她,自私嗎?


父母對於一年一次才回來的兒女 心情又是如何呢?

一年回來一次的兒女 對於這樣的行為 心情又是如何呢?

我不太認為愛全然是美好的(要不就沒有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這句話了)
,甚至有時候很痛苦、倦怠與不耐並存。而這一點在這部片呈現的很好。

你知道你愛一個人 但是如果只剩儀式性的義務,那又該如何

你知道你愛 但是又無話可說 又該如何繼續

你知道你愛 但是你不喜歡對方愛你的方式

當自己的朋友、親人、愛人 要你做不喜歡做的事 那種矛盾

有時候對愛的人 甚至會有點恨 恨對方為什麼這樣對你

恨對方為什麼不能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愛自己多一點

父母不能諒解自己所愛所選 又是如何

這會讓我想到,
常言道:「床前久病無孝子」,常常陪到最後的不是兒女而是將「孝道外包」給
外籍看護,兒女甚至會為誰要照顧爸媽比較多 撕破臉

但會做出這些行徑那也不意謂著不愛。

本片無意解決這些矛盾 或給予什麼評價而是忠實的呈現
透過一句台詞 一個鏡頭

淡卻雋永 甚至那像對不準的描圖紙的一再錯過 也是 如此的雲淡風輕

對比導演 寫這篇文的我 用力的確是過重了 
把這部片溫馨還有好笑的地方都搓掉了 XD

戲把這些矛盾與尖銳裹得很好 也許當我們看慣了偶像劇裡
煙火式的愛恨情仇 回歸日常生活的煩悶 瑣碎 不完整 重複的倦怠時
我們就可以了解這部片想要傳達的是怎樣的一種狀態

2009年的今日,人們可以透過影像記錄視覺、唱片來留住聽覺,但似乎
仍沒有一種技術可以保留住兒時的味蕾記憶。料理是一種記憶上的鄉愁,
對我來說,橫山家之味就是那麼一道 半點心酸半點疼的家常菜
我會微笑著吃完它,然後回味好久好久好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炎楓 的頭像
    炎楓

    炎楓的部落格

    炎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