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努力,就有改變的力量! 媒體識讀教育是媒體改革運動的策略之一,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經常在中小學及社區大學舉辦相關演講與活動,但一直到去年,才在宜蘭社區大學、板橋社區大學開設系列課程,開始較長期的經營。雖然是免費課程,兩個社大加起來的上課人數卻不到十五人,即使如此,學員們幾乎是全程參與,甚至很少缺席。

在社大上課的最大意義是講師和學員間的彼此學習,學員的回應不僅可以讓授課者發現自己的盲點,對公民團體而言,有時還是一種激勵。1 月16 日是宜蘭社大媒體識讀課程的最後一天,在學員的報告裡,充滿著令人感動的反思與激勵。

有位高校老師舉出了近十則自殺新聞的報導,一一指出新聞中對於細節過度描述、侵犯隱私、個人責備論與簡單因果推論的缺失,也分享了在學校課程中如何與學生 討論自殺新聞報導的經驗;經營民宿的學員則分析了自由時報及聯合報報導特別費案的差異,她說,雖然以前就知道兩家媒體各有立場,但實際比較後,才發現媒體 在用詞遺字上有這麼強的引導意圖,新聞報導簡直就像是政黨廣告。

也有學員列出了電視新聞的報導清單,經過簡單的統計後發現,許多的新聞根本就是只是臆測、對弱勢者呈現,充滿著歧視性語言,同時她也指出,台灣媒體的八掛 新聞、口水政治總是擺在民生與國際新聞的前頭,媒體自以為觀眾愛看,其實大部的人並不喜歡,而且,這種新聞的選擇方式也深深限制了我們對世界的了解;另一 位小學老師則是比較四家報紙頭版跨年煙火新聞的報導,一開始她從美學的角度讚賞媒體排版及照片構成,標題也讓人對新的一年充滿希望,不過,話鋒一轉,直指 媒體在絢麗的背後,卻忽略了煙火對環境的破壞。

當然,媒體識讀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在於如何解讀媒體,更重要的是希望藉由課程,反思自身的資訊與價值體系的建構,能有多元的視野及批判的態度,打破媒體建構 的刻板印象,理解與反思社會的不同價值。有位媽媽每次都自謙地說自己是學員中年紀最大、口才最不好,只有國小畢業,學歷最低,討論的東西她不一定都懂,不 過,她那天卻眼露亮光的告訴我們,這堂的課最大收獲是接受了同性戀,以前總覺得同志很骯髒、齷齪,不敢接近,但現在完全不會了。更有趣的,因為和唸大一的 孩子討論這堂課的內容,竟然因此更了解孩子的想法,親子之間有更好的溝通。

這位媽螞的談話讓人驚喜與感動,誰也不曾料到這門課會有如此的改變力量。事實上,我們從不覺得從事社會改革必然會有完美的結果,但卻相信坐視不管,只會 更糟,而有行動就有希望。就像是一位第二次參加媒體識讀課程的國中老師所分享的:「我曾經因為想知道媒體是不是還有救而接觸媒體識讀,進而發現有一群人在 努力於媒體關懷、監督與改革,雖然,無力感還在,但至少知道存疑,從更多面向知道趨近事實的可能。我知道,種子散佈出去了,等到外在環境因緣聚集的時候, 就會發芽茁壯,那一天什麼時候會來呢?大家一起期待吧!」如何可能?如何期待呢?另一位學員在心得中寫下:「我會努力邀請親朋好友去參與聽課,希望藉助她 們成為『媒體識讀』的一顆種子,為污濁的社會亂象,散播一股清流。」

是啊,社會參與就是那麼的令人感動,真的,有努力就有改變的力量,聖經不也說:「流淚灑種,必歡呼收割」,何況媒體改革流的淚、灑的種,還不夠多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炎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