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沒寫完 現在來補完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93006
社會學動動腦
包曼先生寫的 感覺翻作動動腦 有點鳥,但原文是社會學式的思考。
相較於見樹又見林,這本書我剛開始念的時候,感覺沒什麼,而且感覺很難讀
,沒什麼感覺,只有讀到某一章他講到愛情時(禮物與交換吧)我才覺得這本書
不錯。事隔一年後,參加讀書會從頭把這本書,念一遍,不只是念過而是書摘
,並且和人討論過後,對自己一年前的無知感覺非常的慚愧,這本真的是很棒的書
而且很touching,可能是事過境遷後,我的生命終於和這本書交會了。
這本書值得一看再看,而且要把整本書看完才有價值。特別的是他的章節安排
,以及帶你去想一些日常生活的事情,列出一個社會學的思考方式,
去思考這樣的課題,並且試圖用很淺顯的方式帶出一些很深的概念(好比社會
行動之類的 這些是再深入讀了一些社會學才覺得他了不起的地方)
包曼文筆非常好,就當作聽他說故事吧。大推
易讀性 3.5星 有趣度4.5 推薦再讀性 5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3319
社會學概論:蘇菲與佛諾那斯的生活世界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lifeworld of
Sophia and Phronesis
這本書 是我在圖書館發現的,我要大推這本書,但我要說
這帶有我個人很大的偏好性,所以有什麼過多的讚美,還請見諒
有人說這是本台灣的見樹又見林 尤其是火力版的 因為他帶有對
現在學術環境 對於實證主義社會學的批判 應該說針對性很強吧
這點要清楚的意識到
我必須說出我自己對於實證社會學帶有偏見,所以在情感上我很能夠
接受這本書的觀點。但我覺得在閱讀上還是該保持距離,小心地去閱讀
這本書。而說法也不是只有這種,所以我覺得在閱讀時還是要多看看
其他的說法。
那麼,扣除掉這點,我仍然要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是因為他作了幾個我很欣賞
的嘗試。第一 結合在地經驗。在看見樹又見林時,覺得他寫的很好,
但始終感覺有點像隔靴搔癢,還是差了點什麼。但這本卻寫出來了
第四章 台灣的歷史與社會
第五章 必須活在自己的生活世界:成大mp3事件以及北大箱屍案
第六章 當前台灣社會學研究的核心議題
第七章 冷門卻重要 與新興的台灣社會學研究議題
第八章 台灣現代社會的可能與限制
有了這些我們似乎對所謂台灣的社會學,不敢說清楚,至少有個方向,
而這個嘗試是在其他的教科書沒有的。或者說我在其他教科書沒有
讓我有如此的強烈感受
第二個嘗試是 西方的社會生活史
就作者的序言談到,最大的考量是:不懂得西方的社會生活史,很可能會用
自己的生活來想像社會學的知識,但別忘了,西方的社會學知識正是從
他們的生活世界正是從他們的生活世界建構出來的,若不懂西方的社會
史,對於西方的社會學知識簡直是張冠李戴的理解。
思想史是我讀到大三後,覺得念理論很重要的事情。只是在我接觸的訓練中,
沒有這方面的課程,實為可惜。一位學長曾經語重心長的和我說
「社會科學若沒有歷史的縱深,那必是淺碟的。」現在念書念到最遺憾的是
過去在高中沒好好學歷史,或者說學的還不夠好,還有對於哲學的接觸
仍不夠。而這本書點出了我們在念理論可能缺乏的部份,相對的,回到第一部份
我們在了解了我們自身的歷史後,我們才有可能去建構出屬於台灣的社會學。
第三個是他的專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作者說:「這都是為了要引起入門漢學習社會學的興趣而選的。他們
也是我在讀社會學時的感受,特別是不敢承認的感受,如今我將非常自信的
承認這些感受,並與入門漢分享」
當我看到第三章時,特別有感觸,就是為什麼社會系不念哲學?
作者在裡頭談到:「可以這麼說,台灣的社會學家是不讀哲學的,
有些社會學家更是認為社會學就是社會學,為什麼要讀哲學?
但是兩者在社會理論的想像上,早已遠超過目前台灣社會學的知識
建構,也就是說我們在社會本體論的層次,都還停留在西方二次大戰
以前的層次。無怪乎,台灣社會學家對於西方社會理論,沒有興趣,
因為都讀不懂,沒有哲學基礎。結果許多社會學家只能撿拾
實證主義化的政治學、經濟學等社會學以外的社會科學領域進行研究」
我想到上社理時裴元領說的兩段話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社會系
一方面要跑spss然後一方面又要念這些抽象的理論?有沒有快精神
分裂的感覺?這些是理所當然的嗎?你有想過為什麼嗎?」
「講到範疇,還要提一個人 叫康德。不過呢?他已經在社會
系被當成髒話了。大家都覺得我們是社會系耶,幹嘛要念哲學
所以我們對他非常的陌生。」
哲學的批判與想像,或是可以讓社會學有新的出路。
而貫穿這本書的核心理論,就是哲學詮釋學,一種長期被台灣忽視
的社會學。這其實是社會學很重要的傳統,這個傳統承認主體與成見
特別強調的是以自己生活的世界認識為起點,才是社會學認識的起點
這本書很特別的概念就是我們一般會把一般人的常識和社會學分開
覺得這兩者是有差別的。社會學好像是比較"科學的"。但這本書告訴
我們不要害怕,而是以自己的成見為社會學想像的出發點。
與其說是成見,不如說是以自己的生活作為出發點。漫畫可以是,
7-11可以是。而那種是一種強烈想要認識自我與世界的衝動,
是一種熱情,一種實踐,一種反思。就像是韋伯從事社會學研究
,一生所關切的是身為西方之子,我要怎麼理解我所處的
西方文明,為何西方之所以是西方的原因。
在其他教科書上沒告訴我的,這本書出現了。這是之所以我沒推薦
教科書的原因。因為我覺得多半的教科書都很無聊。不見得
沒有啟發,但真的很無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是本好書,考試時必看的書
。但如果不是因為考試,我可能不會想翻它;我看他的時候
我不會想掉淚,我看他的時候不會激動,沮喪;如果說我要出門去玩
挑一本書在路上看,我也不會挑這些教科書就像考試前
會看老師的ppt但僅於考試前。不過我會帶
我會帶我會帶這本蘇菲與佛諾那斯的生活世界,在路上看
因為我在其中讀到了感動,讀到了為什麼要念社會學,讀到了社會
學是怎樣思考事情的,而不是一些沒有生命的分類告訴我
「社會學是一門科學有別於.......」
這就是我想要推薦這些書的一些理由與看法。
該去吃飯了,等下我再打 對於閱讀社會理論的書 我一些的心得與建議
- Aug 25 Sat 2007 16:07
給想念社會學的人的基礎書單 中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