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 es21 (尋訪幸福) 看板: es21
標題: Re: [轉錄][note]關係花園(修訂版)
時間: Fri Aug  3 08:35:06 2007


做一下自己的心得筆記....

 

坦露自我並不危險,危險的是企圖去"控制"對方的念頭和行動

 

自我袒露的內容應該是個人的『感受』、『價值觀』、『你是怎樣思考一件事的』,
要避免太多的"實質內容"。

小王子談到大人聊天的時候對於數字比較有興趣....差不多就是這樣的意思。

人誤以為實質內容才是有意義的,所以要求你做『自我揭露』時,往往是提到,自己
期待做什麼工作、渴望擁有怎樣的關係、對現狀的不滿...諸如此類的。


但是,事實上,這些揭露對於彼此關係並不會有所進展。也就是句子上說的具有太多
控制在裡面。

例如,一個媽媽在跟小孩商量考大學的事情,常常就會犯了太過於專注在問題上面的
錯誤。很堅持自己意見的對與錯、是與非...。

如果自我袒露的內容是....媽媽對小孩的感受,像是她認為小孩的成績不錯,應該可
以去念醫科....媽媽對事情的看法,像"擔心小孩念冷門科系將來養不起自己"...媽媽
如何思考小孩念大學的事情.....像是跟小孩說,她覺得要尊重小孩自己的決定,但
是又怕小孩的決定是衝動、不成熟的決策,所以會擔心小孩自己填的志願有沒有問題。

像這樣的自我袒露,就能給予對方了解自己的機會,也多了很多討論的切入點。而且
很有可能引出對方同樣的自我袒露。

...這樣才會有好的溝通。

本書將關係分為五個時期
浪漫期   權力鬥爭期  穩定期    承諾期  共同創造期


先是看到對方與自己的不同之處,被這種"與自己的差異"所吸引。

再來是"受不了對方與自己的不同處",所以想要對方塑型為自己理想的狀態。

然後是接受這樣的不同處。

接受完之後進一步發掘彼此可以互補的地方,互相合作及分工。

再來是發掘彼此能更進步的空間,互相鼓勵....。

====>  因為對方進步,也就是發生改變了,所以看到跟以前不一樣的部份,又重新
       愛上對方。

       接著,這個不同之處又有可能讓自己受不了,必須要重新適應習慣    囧

       ....所以會不斷循環啊

       XD


他講到很多關係的根源都是來自原生家庭幼年家庭社會化過程 所遭遇的事
為往後的親密關係 埋下一個又一個不定時的炸彈


原生家庭決定了『問題處理模式』的習慣。

我們不能說一個經歷家庭暴力的孩子將來也一定會使用暴力,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
經歷家庭暴力的孩子對於暴力忍受的閾值較高....。

例如從沒被父母打過的小孩,被老師打就會覺得很嚴重,常被父母打的孩子可能就覺
得這種打普普通通...。

這就是習慣的傾向。

而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這種習慣,也就是自己對這件事賦予的意義。


例如,溝通模式不良的原生家庭,有些人就會因為感於自己與家人的溝通不良,就去
學習如何溝通,找尋另一種更好的模式。

有些人會覺得這種溝通不良沒什麼,不感到困擾,於是保持著同樣溝通模式的習慣。

所以端看對原生家庭是『反動』還是『接納』,心理諮商探究原生家庭關係時,重點
放在於點出原生家庭互動模式,讓當事人理解自己行為背後的意義,可以不被自己的
習慣所牽引。

 

 

自私是想要從別人身上得到什麼  但自我中心的人是多依賴內在力量


因為對自己『掌控環境』的自信不足,所以才會一直想由別人身上獲取好處。

可以去觀察...一個家庭中,不斷掌控家庭成員的,往往都是處於弱勢的那方。
可能是經濟弱勢、可能是地位弱勢...。

當你定位所有的問題都來自於別人或環境,那表示你自認無力做出任何改變。


這算是一種自我暗示的虛弱,告訴自己不用負責,只需要要求別人、控制別人,
如果事情不如己意,那就是別人沒做好、環境不對...。

自我中心的人相對的較自我負責。正因為一切決定都是自己做的,所以事情不如己意
那就修正自己的決定與行為。

也因為自己能掌控的因素高,所以不安感不會那麼重。

 

專注你可以專注的事情上,而非你不能掌握的

這邊是人的非理性思考。可以做到的事情認為太容易、沒有挑戰性、沒有價值,
結果拼命在追求自己無法掌握的...。

追不到的蘿蔔最甜,可是因為一口也沒吃到所以餓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炎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