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然後知困,或者知困然後學。
最近在補英文,而補英文的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考證照,我很討厭
工具性的學習。我不喜歡為了工作而強迫自己去學東西,再加上我覺得全民英檢
是個斂財的東西。這個暑假補英文的想法,就是希望自己能再培養起念英文的習慣,
高二升高三開始,我最替自己最驕傲的是不是我真的有多強,而是我竟然可以
每天唸英文,無論發生什麼事,連畢業旅行都帶著書去,只是沒有念。
這個習慣一直維持到上大一,儘管次數減少了,但還是因為
準備轉學考,英文仍維持一定的程度。而這一年,我的習慣就停了。
但奇怪的是,我發現我的英文沒有掉很多,可能是因為劉雅靈社會學的磨練吧,
上她的課很辛苦,要讀原文書,考原文的翻譯和考卷,但是也正因如此,大一懶惰
不看的些詞彙,在大二這一年補起來了,就像學妹說的一樣,原本靠北又不是在讀
英文系,為什麼要做這些。但是做完之後,字彙的廣度,對一件事情的理解力都有所
進步。我抱怨了雅靈姐快一年,我上她最後一堂課時,有一種她上的其實真的很好,
只是以前我一直用偏見挾持了我的讚美。
在逆境中成長是很理所當然的事,然後如何在安逸的環境中自我突破這才是
人類永遠的課題。我又想到了高二時國文老師說的話。學習不會都是快樂的,
而那些讓你成長,排除困難的過程是痛苦。事後回想起來,才會發現自己撐
過來了,變強了。
當我這個月補英文,和外國人講話,看著別人用英文寫文章,看著比自己年紀小
的人英文口說的非常好,有人可以call in 進ICRT。就會有一種渺小感,別人
都已經這樣了,自己還在幹什麼。來補習的很多是上班族,我常常會想,這是
一種不得不的外在制約,還是一種對於自己的內在要求?而當我能夠選擇時,
我想選擇哪一種?
愈學真的覺得自己很渺小,像當我進入社會學讀書會時,我從來沒有那麼用力的
讀一本書,一個禮拜沒有讀其他書,就花在這本書上,花了幾個小時,焦慮辛苦的
做書摘。試著去查裡面的東西,試著去找哪些東西有關聯,試著去看為什麼人家這樣寫
越讀愈覺得自己要讀的越多。以前我總是覺得我社會學已經夠了,我了解的已經夠多了
那我還要學什麼,或是當考試,報告出來時,我總會想問為什麼我不是最高的那個,
為什麼我都做到這樣了,還會有人比我厲害。現在覺得自己驕傲個屁阿,自己只不過
懂個皮毛,就很欣喜,我那時候還會問為什麼我轉學考社會學的成績只有六十幾,
現在我不會問了,因為我根本就值這個分數。
有時候我會看著別人寫的東西讚嘆,我到什麼時候才能和他一樣,
那我有花和他一樣的時間在這些東西上嗎?我就和大部份的人一樣
告訴自己,我自己沒天份,我文筆本來就不好,他比較厲害,我運氣不好
或是懷才不遇。
我想到衝刺班,王主任和我們說的話,當你開始真正要讀書時,你會發現自己
的渺小,你知道的越多,你就笑不太出來,會發現自己以前竟然可以在那種
無知的快樂中,活的很高興。
半瓶水,響叮噹。哈,不過我還是不會否定我自己的程度,而是我要努力的
還太多太多,我該看的書真的太多太多,我該補起來的理論體系還太多太多
這樣也好,至少告訴我我到四五十歲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當我說,真正的讀書也許就是這麼辛苦吧,
我弟告訴我說。不,這已經是所有路中阻力最少最輕鬆的一條路了。
我愣了一下,想想也是。
回過頭看看自己,真正令我自傲的或許就是高三每天堅持要讀英文的毅力
要考轉學考的決心,那種說到做到的決心。至於成果如何夾雜了太多
運氣,現在想起,還是帶著幾許僥倖。
寫著寫著,想寫的東西還是很紊亂
能做的還很多。
--
敵人才是真正最了解你的人,他們的話特別痛,也特別真。
「事實證明,你的確是個說大話的小丑」
這句話,仍會在我腦中迴盪著。
- Aug 01 Tue 2006 13:15
學然後知困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