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blog.roodo.com/camduck/archives/4283345.html
女性主義拉了男人一把
專訪李明璁

《Men's Uno》雜誌十週年特刊(2007/10)

採訪編輯∕撰稿:曾慧娟


聽到「男性十年間變化」的題目,李明璁開宗明義的給了三個重點,分別從性別、年齡與工作來申論。只是這一切還是得從女性主義破題說起,這個造成新男性革命最重要的力量,短時間內仍會繼續掀波瀾。李明璁指出,過去大部分男性看待女性主義不是嗤之以鼻就是敬而遠之,甚至為了防衛自己的優勢而大力抗拒。事實上,近半世紀女性從固有的女性刻板印象解放之後,社會對男性的刻板印象也跟著鬆動;所以說起來,如果現在男人覺得他們變得更快樂了,最要感謝的是女人。



80末90年代初湧現的metrosexual都會美型男,可以說是男性改頭換面最盛大的顯影,若論及起步較晚的台灣,李明璁說90年代開始出現的新好男人slogan,以至網路普及、資源豐富讓年輕一代注重流行文化,這十年來,男性往女性那端靠攏,過去被認為優柔寡斷、無用、像娘兒們的種種作為,現在則被視為讓自己更有魅力的加持,女一點其實也沒什麼不好。

而到底男生自我改造有沒有over的危險,李明璁倒是以為,當一個社會進步到一定程度時,只要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都不至於over,"Bad taste is my taste",那又如何?!個人主義興起,讓大家更懂得尊重差異性。例如過去對酷兒(queer)的印象好像就是一群男不男女不女的人,其實每個人都是男不男女不女,只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我們不斷被提示「正途」然後受壓抑,不敢承認「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


李明璁也以女性運動初期的口號為例,「做一個女人之前,先做一個人」,放下性別,不得不說女性對自己可以展露的面貌更具想像力,女性往前衝的道路上男性跟著慢步前進,男性也開始懂得思考一個人的全貌而不是一個男人該有的樣子。


再從年齡來討論,李明璁舉出過去從男孩轉成男人就是一個養成男性氣概的過程,男人必須要轉大人,女人卻被期望永遠美麗像個女孩,這是很諷刺的。直到近年,在個人主義和多元文化的影響下,兩性藩籬重新界定,男人開始欣賞熟女、女人也允許熟男保有性格中的童貞。少子化、晚婚加上自由的社會風氣,男人越來越知道去追尋生活趣味,而不是按部就班的去act like a man。男人的身體個性中則留有男孩好奇心與熱情的成分,相處起來想當然會比一個傳統硬漢來得有趣,也更顯魅力。


心無旁騖、專心一致才能邁向成功,是大多數男性從小被教導的人生法則,李明璁直指這樣的窄小路徑壓縮了多少男孩到男人的彈性空間。視追求一個頭銜或存款數字為唯一的成功目標,傳統男性將工作之外的藝文活動、創意設計或潮流觀察視為無用之物,沒料到創意產業抬頭的近年,過去被認為無用的,竟成為職場重要的競爭力。


所以李明璁鼓勵男人保有多種興趣、做不一樣的工作嘗試,並不會影響原有專業的發展,「要有對工作的豐富想像,才有突破的可能性。」李明璁說在這女人一路帶著男人跑的過程中,男人開始懂了美的追求雖然抽象但可以帶來快樂,所謂成功也不只有一種定義,而如果你覺得男人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與其說他們變得女性化,不妨說是男人終於彈性化了。


在Men's Uno十週年特刊中,李明璁給台灣男性的一句話:


不要讓你的生活與工作變得硬梆梆,多一點彈性對你自己及你所愛的女人(或男人),都可以增添更多樂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炎楓 的頭像
    炎楓

    炎楓的部落格

    炎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