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23877

一個出身礦工家庭、家裡沒人念過大學的少年,日後竟然進入牛津修習哲學,還以哲學為
專業。這段充滿意外的轉折其實說明了一件事:即使是深受學院象牙塔翼護的二十世紀哲
學,所處理的仍是人類安身立命之道,雖有其深奧繁瑣的理論,令人望之卻步,但其底蘊
仍洋溢著對生命的熱情、對智識的渴求,與時代的脈動合拍,才會吸引一個理應與哲學無
緣的少年。

  當年的少年如今已在英、美大學哲學系任教,著有多本專著,課餘還替《紐約時報》
、《新共和》撰寫書評。《一個哲學家的養成》的寫作野心不限於一本智識自傳,作者以
自己的生平為支架,概述二十世紀哲學在邏輯、語言哲學、倫理學、分析哲學等領域的發
展,使本書成為了解二十世紀哲學最佳的入門書。

--

這是一本很棒的哲學普及書喔,而且是少數談論到英美分析哲學的。
譯筆也非常流暢,譯者也是學哲學的很多字都翻的很好。之所以會看這本
要感謝明天哲思坊要討論這本書,於是我就去圖書館借來看。再說這本書前,先幫忙
推薦一下哲思坊這個社團。

這是台大的一個社團,在ptt的版名是NTU-PTC。這是一個哲學系的學長創的(我習慣
叫比我大的人學長)他的目的是在於想讓不是哲學系的人,一個友善可以親近哲學
討論的空間。所以現在這個社的社長是物理系的,之前好像是醫學系 也有法律系
的來。別的地方討論哲學 可能沒人和你討論 或是 你才發問 他就說
"先讀完什麼什麼再來和我談吧"這邊的氣氛是蠻freindly的,至少連我這個外校人
去討論,他們都願意和我討論,我覺得就是很棒的地方,我也覺得哲學不該只是
封閉的知識,而是一個人願意就可以親近切身的東西。

我上周在上通識課的時候,看這本書然後有一個人問我在看什麼?於是我翻面
給他看:從礦工少年到哲學家。然後他的臉露出了一種很奇特的表情。
該怎麼形容那表情,那是一種驚訝 像是這東西怎麼會出現在這 的神情
也許在我的過度詮釋下有一種輕蔑吧!我在想如果我看的是《從礦工少年到企業家》
他會不會習以為常?還是甚至借過去看?但至少不是這種反應。我也懶得問他是什麼系的
以免對他有偏見。

於是我就在想,這本書的情況可能出現嗎?我在想可能不太會。我回憶我小時候的志願
都是想當科學家 總統 警察 飛行員 博士 之類的,問問周圍的人大致也是一樣,
直到我學了社會學後我才會問:為什麼我們小時候不會想成為哲學家、社會學家、藝術家
社運人士?有些東西在我們成長的路途中就被限制住了,可能連我們夢都不會夢這一個夢
,於是我們連這種想像都沒有。再來是歐洲人從中學就有哲學的課了,所以這本書的作者
才能夠提早接觸到哲學,對於他們來說哲學不是條阻力大的路。

就我自己成長的路程中,就算我想學,也不知道要問誰?還記得我國中補習班理化老師
對非自然組的瞧不起,雖然我很敬重他,但事後想起來我仍覺得他有偏見。高中的英文
老師非常瞧不起中文系,瞧不起哲學系,會拿哲學不懂在說什麼來取笑,的確我也笑了
,只是事後想起來,這樣的笑好輕浮,也是在那個意識型態下的產物。對於人類系,
老師都說那是挖死人骨頭的,然後就這樣,要我們不要選那些"沒出息"的系,但他們真的
了解人類學嗎?可能連了解都不屑了解;高中的補習班主任告訴我說社會系是非常需要
愛心的系,但我後來發現他把社工和社會搞混了,他並沒有真正知道這些系在做什麼,
以上三個都是我非常敬重的人,但卻對於人文社會科學如此地集體無意識的輕蔑,
這也多少反應了這個社會。最後一點我覺得在台灣不會出現書中的狀況是我們的文化
高度的差別,英國連工人都會組讀書會,書架上都會有幾本書,我們即使到白領也不見得
有,礦工少年到哲學家 如何可能? 光是少年成為哲學家 就舉步維艱。

回來這本書上。

這本書特別之處 正如作者在前言所說,他不想要讓讀者想到教科書,所以用了自傳的
方式。

以下摘幾個我喜歡的段落


「因為教科書所欠缺的正是忘了將哲學當做活生生的課題。把哲學放入自傳形式的脈絡
,不但可傳遞主題本身的精采內涵,也能顯現伴隨試煉過程而來的酸甜苦辣」

「從某個層面來看,哲學是相當基進的--基本而前進,義無反顧地引領社會」

「後設哲學中一個長久的問題是:為什麼哲學不能像科學、歷史、考古學’甚至
理論文學一樣,有著穩定而明確的進步?」

「也許我們不能解決主要的哲學問題,但是我們至少可以對他們進行省察,試圖做清楚
的陳述,推敲各種可能性,開展深度的意義。」

「沒有一門科學會告訴你這些概念的意含,因為它們都是被學科假定的概念;
只有哲學,才能幫助你釐清這些概念。」

從事哲學必須要懂得暫停,否則他會對你進行反噬 曼哈頓是個好地方,這樣的喜怒
哀樂的塵世,等著將把他吞沒....奇怪的是 當他發現外面的世界不怎麼關心哲學時
,反倒覺得健康,這樣他就能和哲學保持個安全距離


中間也有很好笑的 就是他迷上了電動玩具 然後他註明說 我很久沒玩了,真的!!
然後還講說他去學衝浪  他說 當浪打過來的時候 你是絕對不可能想到哲學的XD

或是他和明星喇賽的一些事 比方說和六人行的女主角 羅賓威廉斯或是
有人說他和安東尼霍普金斯很像 他還和他本人求證了

除了這些 還有心靈哲學的討論 我以前都不太了解什麼是心靈哲學
還以為是和心靈雞湯同一種東西 囧

他講的就是到底我們的心在哪裡呢?  用英文來說 就是mind

不在心臟 也不在腦中 那腦中的神經等同於心智活動嗎? 我們能解決
這個問題嗎?或是一些很棒的分析哲學的問題,我蠻欣賞分析哲學的一點
就是把問題切的很清楚,雖然我也不是完全看的懂,但我還是耐著性子看完
不會很艱澀,因為作者真的很誠懇的試圖講清楚給讀者聽。

當然,裡面有我最喜歡的維根斯坦,雖然他本人可能不太會承認自己是分析哲學家
但他影響分析哲學界太深了。

最後用這本書後面的一些話做結 推薦給大家

「小孩主動地提出哲學問題,帶給父母很大的挫折--因為父跟小孩一樣茫然。哲學家
只是對這些古老而普遍的問題,表現出更強的興趣。......當然我們很容易對這些
問題失去耐性,因為沒法得到科學性的解決。但是,此等反應表示的其實是實利主義
和科學崇拜的結合。毫無疑問的,科學是優秀高貴的事業,但它並不是智識探索唯一有
價值的形式。我們不該掉頭就跑,認為不是科學問題的問題就什麼都不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炎楓 的頭像
    炎楓

    炎楓的部落格

    炎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