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寫的很好阿,我想用兩個部份來說明這一篇
越學社會學,越覺得有一個term是社會學一直在說的,社會建構
我一個同學自從多學了一點社會學後,就會看著某樣事物,若有所思 微笑帶著
陰險與詭異(可能和他個人特質有關) 形而上的說 這些都是建構出來的。
社會學家把很多東西都視為是社會的產物,就連你看起來再"自然"也不過的東西
。為什麼我要吃東西?很自然阿!可是為什麼貓肉不吃,狗肉不吃?那為什麼有的
人吃,這樣的區別,界限是怎麼來的?
我們會覺得建構好像就是假的,會讓人不舒服。我上次和一個朋友聊到這,他說
那什麼是真?真和假區別的那條線不也是你創造出來的嗎?那你那條決定真假的
線又是真的還假的?莊周夢蝶哪個是真?
我看到對於社會建構好的說法是,告訴你建構不是告訴你有陰謀,而是
如果說社會是個窗戶,我們要看到窗外的風景可不可能不透過社會,而看到
那些東西?
但如果要說這種建構說,太焚琴煮鶴,我是覺得可能是如此,美不該被懂
被分析,而是要被感受的。
不過我也是由這種想法體會到一些事情 符號互動論的人覺得
社會沒有所謂的結構,而是人與人之間互動,情境定義。也就是在我的
理解中,強調的是做為一個行動者的能動性(講那麼複雜 就是一個人
仍是有主動的能力去做些什麼),人與人之間是互相的,甚至因為
這樣的想法,我甚至覺得所謂的自我,是在互動中出現的。
這可能會顛覆所謂的愛自己才能愛別人的想法。我認為愛是付出,
為別人付出,在付出的過程中,在相處的過程中,會越來越清楚
自己是什麼。
而對於一件事物的喜愛又是怎麼來的?付出 越付出 越了解 越了解
越深刻
我看加藤締二寫的
裡面講
大學中到底有什麼好玩的?事實上,並沒有,有的話也是你賦予意義
也是因為你投入了。
我們會說我們對很多事情沒有興趣,只是興趣是怎麼來的?
很少人天生就對什麼有興趣。興趣是投入,付出,克服障礙後的滿足與成就
出現的。
你不了解排球 你可能就不熱愛 可是當你開始學 開始打 越愛 然後越愛
學習如此,那同理,人際關係也是如此。
寂寞的人是被世界拒絕了
還是拒絕了世界呢?
要不要打開門,讓世界進來?
讓風景在你身上思考?
這些想法,在看了改造野豬妹,又有更深的想法
我喜歡看到人群中,為大家賣命,身上發光的野豬妹
你不覺得,我們為野豬妹盡心盡力的那一段時間活的最像自己嗎?
草野彰
- Nov 19 Sun 2006 22:54
Re: 愛情的社會建構 & 把自己交出去的選擇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