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出什麼集體躁鬱
李明璁


猜猜看,如果在Google搜尋「爆料」這個詞的中文網頁,總共會有幾項結果呢?
  嘿,驚人的九十五萬六千筆,且還在快速增殖中。這就是我們每天面對的媒體奇
  觀,歡迎光臨爆料共和國!

有趣的是,如果你以為「爆料」是八卦報刊或有線電視的專利,那還真是小看了
  傳統大報跟上這個潮流的積極用心。從Google查詢的第一筆關聯資料,我們輕鬆
  進入台灣最大報系之一的客服平台。在訂閱、投稿、意見、洽詢等傳統類別的前
  端,最引人注目的竟是「我要爆料」這一服務選項。網頁召喚著閱聽大眾:「有
  關生活周遭的任何不平,這裡等著幫你伸張正義!」,好一個振振有辭。

為什麼「巷子口有路霸、飲料裡有異物」這類生活周遭的不平之事,媒體告訴我
  們的不是如何訴請相關政府單位或民間組織進行處理,而是邀請大家去跟他們爆
  料?爆料的本質到底是要解決問題,還是催化焦慮?這樣一種奇異的「伸張正義
  」形式,到底是間接反映了既存社會機構的無能、制度信任的崩解?還是直接投
  射了媒體設定議題、創造話題市場的慾望?

看誰在爆料?只歸咎來自港資媒體的狗仔文化就夠了嗎?有些記者們如二流偵探
 般暗地跟拍、秘密錄音、設計套話,以旁敲側擊、捕風捉影來成就一次次所謂「
  獨家踢爆」,毫無疑問他們確是爆料先鋒隊。然而更進一步的是,那些經常被爆
  料彈頭直擊或掃及的藝人、名流、政客們,如今也逐漸學會「換人爆爆看」的招
  數。公開舉行記者會或匿名提供資訊,想辦法爆另一個更辛辣的料來反擊或掩飾
  自己被爆的難堪。這樣的對戰遊戲,結合前述的媒體慣行,編演成永不下檔的肥
  皂劇,持續滲透到常民生活的縫隙。

由此,爆料者與窺看者共同參與並強化了一種集體不信任的犬儒氛圍。表面上看
  來大家熱絡於談論這些八卦並企圖理出個頭緒,但到頭來誰也沒辦法信服誰,一
  切淪為口舌之快。於是,總統的爆料並未澄清他自己的「委屈」和釐清「真相」
  ,而立委的爆料也無法理直氣壯讓不同黨派相信他是「認真監督」。再者,與集
  體不信任一體兩面(也更令人擔心)的是,天天暴露在各類「爆料」中所喚起的
  焦慮或恐懼感,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生活態度。比如說,各式各樣的消
  費問題在媒體爆料的邏輯中,全被化約成「黑心商品」然後予以踢爆。只召喚大
  眾的即時譴責和消極抵制,卻不加討論問題癥結和改善之道。

當爆料文化已成為這島嶼上人們集體躁鬱的主要病媒與病徵之一,我們應該靜下
  來想想的是,那些每天反覆被爆開、然後喧囂議論著卻無從被真正深入照亮的晦
  暗事物,是如何悄聲潛進我們心中,內爆成一塊塊不安與浮躁的碎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炎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