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摘自《时尚的哲学》(The Philosophy of Fashion)(西美尔) (2001)文化艺术出版社

雙重性

p70
這種雙重性無法被直接描述,只存在於人的抗爭中,個人的抗爭中,個人的抗張
是我們存在的典型行為,被認為是基本、結構性的形式。

精神生活中「一方面對普遍性的追求會對我們有所引導,另一方面
我們也需要抓住特殊性;普遍性為我們精神帶來安寧,而特殊性
帶來動感。」

P71
一種同一的最終在遺傳與變異的比照中生物學地顯現出來的基本的雙重性形式。
{遺傳}代表著一種概念:普遍性、同一性、生活內容和形式的消極的相似性;變異
表示著運動、個別因素的差異性。

在這些對立性因素的社會具體化中,一方通常為模仿這樣一種
心理學傾向所維護。{模仿}可以視為一種心理遺傳,以及群體生命
向個體生活的過渡。

模仿給個體不會孤獨地處於他或她自己行為中的保證。
它滿足於將個性與普遍性融合起來,並且強調變化中的永久性因素。

p72

模仿將個性與普遍性融合起來,並且強調變化中的
 永久性因素,反過來說凡是能夠發現個性差異與自我提升
凌駕於普遍性之上的地方,模仿的原則肯定遭到否定和壓制。
社會生活成為人云亦云與求新求變兩者間寸土必爭的戰場。

時尚是既定模式的模仿,它滿足了社會調適的需要;.....它提供一種
把人行為變成樣板的普遍性原則。但同時它又滿足對差異性,變化,個性化
的要求。
(p72~73)


時尚是階級分野的產物

社會較高階層的時尚把他們自己和較底階層區分開來,而當較低階層開始模仿較高
階層的時尚時,較高階層就會拋棄這種時尚,重新制造另外的時尚。

時尚不過是我們眾多尋求將社會一致化傾向與個體差異化意欲相結合的生命形式的一種
顯著的例子而已。迄今為止,我們只是從時尚的內容這角度來考察時尚的歷史。

從時尚的形式來考察

時尚的歷史就是企圖將上述兩種對立的傾向越來越完美地調節為流行的個人
與社會文化的歷史。

 

在無數的事例中,以客觀的、美學的或其他的立場來看時尚的創造,哪怕是最細微的理由
也找不到,這也許可以證明:時尚是一種社會需求的產物。…..有時,醜陋和令人討厭的事
物居然變成時尚,似乎顯示了時尚期望通過驅使我們只是因為它是時尚而去接受最痛苦的
事物來展現它的力量。

時尚對現世的標準完全不在乎。

時尚的兩種本質性傾向 (p75~76)

如果建構時尚的兩種本質性社會傾向-----一方面是統合的需要而另一方面是分化的需要
---
有一方缺席的話,時尚就無法形成它的疆域將終結


需要將自己與他人區別開來的訴求,而這正是所有時尚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然後,隨著動力的減弱而漸次發展。這個事實本身說明了為什麼真正的時尚
中心點是在較上層階級之中。


布西門族 沒什麼社會等級 也就沒有什麼時尚的發展

佛羅倫斯男士服裝沒有時尚
,時尚因素之一--統合的欲望是缺席的,而缺了它就不可能有時尚。

p77

o       時尚的本質存在於這樣的事實中:時尚是只被特定人群中的一部份所適用他們中
的大多數只是在接受它的路上。一但一種時尚被廣泛接受,我們就不再把它叫做時尚了!

o
   時尚的發展壯大導致的是它自己的死亡,因為它的發展壯大即廣泛流行抵消了它的
獨特性。
o

o       時尚的問題不是存在(being)的問題,而是在於非存在(non-being)

p78

對那些天性不夠獨立但又想使自己變得有點突出不凡,引人注意個體而言
,時尚是真正的運動場。

 

p80

不跟流行也是一種流行。

由於我們在此討論的不是單種內容或單種滿足的意義而是雙重內容與它們相互
區別之間的運作,所以很明顯,極端地追隨時尚所得到的那種結合,其實反過來通過反對
時尚也可以獲得。


「有意不時髦的人接受它的形式,只是不時髦的人以另外的類別將它具體化:
在否定的過程中而非誇張的表現中。」

像是無神論對宗教的重要性


「這種需要並不表明要從大眾中獨立出來,而恰恰表現了對大眾高度的態度」

「如此,與大眾相對立未必是個人有力量的標志。」


女性對時尚支持度高的原因


p84~85 談羞恥

所有的羞恥感都與個人的引人注目有關。當自我受到特別看重時,當一個個體受到
某個社會圈子的注意,而此種注意的方式讓這個個體覺得不怎麼恰當時,羞恥
感就隨即發生。

 


所有的大眾行為都有喪失羞恥感的特徵。

時尚根除羞恥感,因為時尚代表著大眾行為,同樣地在參與大眾犯罪行為時
責任感就消失了.....

 

只要個人的一面壓倒了社會與時尚的一面,羞恥感就立即生發效應:
許多女性在公共場合受時尚的驅使可以當著三十或一百個男人穿著低領
的衣服,但在客廳裡對著一個陌生男人穿同樣的衣服卻會感到困窘。

相關閱讀:

12/16 批判與藝術的可能:《三峽好人》戴錦華

http://skykissx.pixnet.net/blog/post/82941447

觀念平台──「潮」的代價◎黃宗慧

http://homepage.ntu.edu.tw/~soeko/articles/20100118.htm

之前沒有接觸過社會學 但想要讀一些有趣、深入淺出的消費社會學理論的人

我推薦以下兩本

消費社會學◎彼得.柯睿耿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71816

個人意見之品味教學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9603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炎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