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kykissx (雨過天青即是自由處) 看板: Transfer
標題: Re: [問題] 轉學考真的要補習嗎?和考系的選擇…
時間: Sat Aug 13 12:39:09 2011
跟著好的老師正確學習是大多數人覺得最迅速、最容易成功的一條路,
但是,只有一點,有一點是無論如何不能替代一個人學習心得的部分,
那就是密度!專注在K書上的時間濃度!
因為孤獨所以濃密,因為濃密所以強韌。
這是我最討厭的話,只對你說一次:
「加油,只要努力一定會實現夢想!」
龍櫻 櫻木健二(阿部寬飾)
在正文開始之前我想要說明兩件事,我不確定社會學是否和你想從事的工
作有關,因為很有可能你更瞭解社會學後,發現社會學和你原先想的不太一樣,
不見得可以達到你原先所設想的狀態,這是不是好事,見仁見智,對我個人而言
,讀了之後發現和原先想的不太一樣,但卻是一個美好的意外。第二件要說明的
是以下的回文不只是傳授準備方法,我也會拋出一些問題以及展示社會學的思考
方式所以會有一點多一點繞,你可能要多看幾次,但我會儘量用比較淺顯的話說明,
也因此內容是經過一定的簡化,離真正嚴謹的討論還有段距離,希望你能明白。
身為一個曾經補過轉學考也當過轉學考家教的人,我還是會和你說其實未必
要補習也能考上。補習或是找家教有利有弊,我先說我認為補習的限制
,分成兩個層次來談:個人層次還有社會層次。
先說個人層次,我在以前的分享寫過,補習容易讓人有一個錯覺,就是補習
就等於學習。以補英文來說,我以前幫過一個人考轉學考,他花了不少時間在
補英文,但真正自己念英文的時間卻沒有補英文的時間來得多,補習能幫你縮
短讀書時間但無法取代讀書本身。以上說的是對個人考取學校的弊害,接下來
我要說的是對「學習」這件事情本身的危害,在此就不再只是針對補習這個形式
學校教育也包括在內,因此是針對所有填鴨式教育所造成的危害。
在我學習的過程中最大的收穫是對於教育這件事情的反省,分別是兩個老師
給我的啟發。一個老師非常討厭學生提到把上課的素材叫做「課本」。他認為
教育是暴力的,因為你只會記住它所告訴你的,遺忘它要你遺忘的,你甚至
不會質疑它沒說了甚麼。你現在所念的「課本」,只是多種可能之一,而不是
唯一的可能,但我們的教育或是考試很容易讓你覺得只有這種必且只要知道
這個可能就好了。另一個老師在第一堂課問我們一個問題,他問:「你有沒有
想過為什麼你要念這些書?而不是另外一些書?為什麼是這樣念?而不是用別
的方方式念?你有想過這些東西嗎?」,我們沿著這個思考再更往下想,老師
有可能教給你他不曉得的東西嗎?教育會不會反而不是像我們一直以來想得那
麼開放,反而很保守,只是一套自我複製的生產線?於是問題的癥結點就
不是補習會不會扼殺創造力,自己念會不會比較好而是某一種學習方式(無論
補習或自學)會不會扼殺創造力,當然我必須說補習受限於進度、課程壓力它的
自由度比較小,但不代表他不行有啟發的教學。當然你會問,這和我能不能考
上有沒有關?對我而言,即便退到考試策略上的層次那也是有意義的,第一
這意味著考試準備策略的轉變:從背誦到理解。你不再只是背誦一百種題型
,而是去學一種思考方式可以解一百種、甚至未知的現象。其二,這意味著
你與其他考生的差異化。你可能就不再只是念大家都念的「社會學與台灣社會」
而是念更多有趣、深刻、甚至與自己有關的素材。再來是即便你念同一本書
也會有不同念法了。如果連結到準備策略上,那就會是問題取向的學習法。
(這一點我在後面會說明)
接下來談補習在社會層次上的限制。我們也許會問:「誰」會去補習?
但如果這個問題變成個人動機論的話,比較不是社會學切入的角度,我們可
能會這樣問:「誰」有條件去補習?誰又比誰更有機會去近用這些資源?
誠如你自己所言,你自己家境並不是那麼好,無法負擔補習的費用,C.W.
Mills說個人情境中的煩惱是與社會議題有關的,如果說教育某一程度有
促進社會流動的面向,但補習班在招生策略上比較少給弱勢族群很大的優惠
反而是如果你是排名較前面的學校你的優惠會更多,讓那些本來就很有機會的人
繼續有機會,排除掉了那些有意願但未必有條件的人。再把地區的因素考慮進來,
補習資源大量集中在北部,北部以外地區的人要付較高的成本(通勤時間與金錢)
才能獲得一樣的機會。就算不談補習,以圖書資源來說,我認識一些人考人文
社會轉學考的人,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辛苦的事情,一來是圖書館不光是社
會學相關的書很少,而是藏書總量就很少很少,也許有人會說怎麼不去書店呢?
很抱歉的是有的地方並沒有書店,有的地方即便有書店也沒有這些人文社會的書
反觀,台大附近書店的密度可能是別的學校的不知多少倍,無論是主動學習或是
被動受環境刺激,兩個同樣用功的人在分配到不同的社會位置享有不同資源的情況
下會出現不一樣的結果,這不只是個人努不努力的問題而已。
當我談到這個結構限制的時候,我並不是想要召喚較弱勢的人要憤世嫉俗,
或是只是要讓所謂的「既得利益者」(包括我自己)內咎、罪惡就沒了,這都
只是停留在個人層次,而且會消解行動的可能。念社會學那麼多年,我後來覺得
影響我比較深的是一種和解,或是像Bourdieu說的一種慈悲。怎麼說呢?有一次
和朋友聊到社會學對自己的影響,她說社會學像是一個武器,讓她可以拉開距離
去看待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讓你知道你可以不用那麼自卑,那些你覺得
很自卑的差異,那不是天縱英才而是背後有許多條件才能支撐的尊貴。
就像我過去對一些要考轉學考的人說的,我發現他們(或包括我自己)在內,
會有一種覺得自己不值的自卑,覺得自己不可能覺得自己不配,甚至連夢想
都不敢奢想,因為身邊的人與環境告訴你你「就是」不行,有的人可能就此
放棄了。但有的人可能順利通過轉學考的考驗,但他變成另一種人,原先
的自卑變成一種傲慢。像是范進中舉那樣,人格變得有點扭曲,認為自己
考上「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看不到別人結構的限制,賤斥那些「排名」
不如你的學校的人,就像是過去那些曾經瞧不起你的人那樣,你內化了
那套尊/劣的價值,比過去瞧不起你的人更是變本加厲。我很喜歡日劇龍
櫻裡的一段話:
覺得上了東大就是一切,以及聽到別人上東大態度就馬上改變,卑躬屈膝
的人都是人渣。為什麼日本會產生如此大量的人渣呢?在於全日本的人大多數
都不願意挑戰,擅自推崇,擅自自卑,認為自己就是平凡人,別人的成就就是
天生的。
櫻木健二
這種不卑不亢的精神是我想要傳達的,我們該驕傲或自卑的不是身分地位
而是我們的付出與對於所學的熱情。此外,社會學的思考讓我認知到自己能夠取得
現在的成就除了努力之外,也得之於人者太多,一部分是因為出發點被配置到一個
不錯的位置上,另一方面是若沒有納稅人與政府補貼,我無法坐擁我努力以外獲得
的豐富資源,所以我想說的是也許你會認為你自己條件沒那麼好,但不用感到自卑
,另外要是你有機會獲得資源,記得有能力時去幫助那些和自己過去一樣需要幫助
的人,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一不小心就說多了,以免字數過長,我把實際
準備的方法列在下一篇。
- Aug 14 Sun 2011 18:21
Re: [問題] 轉學考真的要補習嗎?和考系的選擇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