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我效能理論 還有之前講的米開朗基羅效應 都有個最大的問題:習慣化。

我們不可能每天都很嗨的 "哇" 我又發現了一個新的自我! "哇"我又發現了
一個自我。人不能每天都處在亢奮狀態,如果有對心臟會是很大的負荷,這種人
在演化的過程中,很容易就被淘汰了。

所以對方能給你的刺激是有限的,久而久之你就會習慣了。人有好的東西就會習慣,
那你該怎麼辦?

所以說當你被開發了一部份潛力後 你就不要這個關係了?所以要很常換男女朋友?
我們學東西也不會學太久 讀個碩士也不過兩年 這樣關係有辦法持續嗎?

再來,後現代的人們有一種多元自我 那是不是每個自我都要完整開發?所以
要有不同的男朋友 逛街男朋友 讀書男朋友 打球男朋友???

這樣的關係就會變得很功利,你每天都在被評價。但問題還不是功利的問題,
而是所帶來的害怕與焦慮:有了要更多 沒了會很挫折

我們的處境就像是在一個跑步機上 剛開始覺得自己有在跑步 不斷的擴張
可是跑到最後 沒感覺了 而且不進則退。對於西方來說 個人主義式的社會
只要有前兩點 就很完美了,但是我們要怎麼面對關係的這種處境


我們不希望關係是功利的,但我們進入一段關係又不可能全無好處 否則我們幹什麼
要進入這關係?這變成了一個兩難。所以這幾天我一直在想要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人際關係一定有他的好處 否則我們演化不會留下來。你知道為什麼人類的腦要那麼大嗎?
因為要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人也是很有趣的動物,我常常說為什麼斑馬不會胃潰瘍?
照理講斑馬吃草 一下有老虎 會吃的很不安心才是 但反而有胃潰瘍的是我們
而不是斑馬。因為人有一個本領 就是沒發生的事也可以再那邊煩惱半天,壓力很大。


所以我說 聽演講不要壓力那麼大 一直記筆記 幹什麼呢?(這時我手停下來了)
這時A型性格的人阿 很容易得心血管疾病 輕鬆點

睡一睡再起來聽也很好阿。

那回來,所以我想出了第三點
愛他才能夠愛自己

在關係中 一開始我們當然是要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人 沒錯 但我們不能一直
是 我要什麼 我要什麼 我要什麼 這樣的不斷擴張 會很危險 所以關係
在中期時要有個轉變 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

不再只是想 我能夠得到什麼。

在關係中 要怎麼要變得和諧 大家都知道 我講一下達賴喇嘛這本<快樂>
提到幾點


慈悲 傾聽 同理 聆聽 感恩 有誰不知道的?其實不用來聽演講
只是我在想 這些東西有什麼共通點


有什麼? 都是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


曾經有個心理學家 做了個婚姻滿意度的測試 只要15分鐘
測量你往後十年的婚姻的滿意度 準確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四

如果是你 要不要去測? 如果是我 我不敢......

他的測驗就是讓他們談對於另一半的負向情緒與正向情緒 做紀錄

剛開始是假的吵架 後來越來越真 根本不需要實驗操作

觀察的結果是吵架的本身不會破壞關係 相反的吵架是最誠實無欺的狀況
有機會聽到真話 然後改善這段關係

只是重點是負向連結 也就是我 我今天我罵你時 我的腎上腺素會上升
你的也會 然後你也會回我


我們的注意力就變得狹窄了  就像是我今天看到一隻蛇 我一定怕都來不及了
我根本不會注意到背景好不好看 音樂好不好聽

還有一個例子 第一次演講是在小學的時候 那時候我很緊張 我只注意我發抖這件事
也覺得全世界的人都在注意我發抖這件事 然後就越不敢講話 然後就哭了

在這邊一樣 你生氣時 你只會注意到自己的不公平 委屈 憤怒 但卻不會注意到


對方

所以你會發現大多數的吵架都沒有建設性 都只是以傷害人為目的

我們對於負面情緒的感受能力非常強 根本不用辨識 連諷刺你你都聽的出來
相反的 我們對於表達正面情緒 是有非常大的誤差的

我傳達我愛你 我快樂的感覺 對方不見得能感受到

好比要一個丈夫表達愛太太 丈夫可能去洗碗 帶小孩出去打球 
我們問太太感受到什麼了嗎?太太說 蠻反常的 不知道他在幹什麼
問他說 你有感覺他在表示愛嗎?她說 沒有阿

也就是說我們常常會用許多工具性 的行為 去表達我們的愛 但被對方接受的卻很少

(註:在這邊舉個例子 好人常常就是這樣 修電腦阿 幫忙做這個做這個的
可能對方都不知道)

我們很少直接的讚美 有本書叫<你的桶子有多滿>很小的一本書 一下就看完了
講的就是這個 你對對方的行為是加水還是把他的水舀走?

那如何才能夠讓對方接收到你的正面訊息 其實就是你你注意力是否有在他身上嘛
只有你注意力在他身上你才能察覺他要什麼

什麼是慈悲 就是體驗他人的苦難 我們一起承受。
那心理諮詢用的技巧 說穿了 就是同理 但同理是什麼?

如果我今天來演講只是在想我怎麼表演 你會比較高興 那我還是以我的出發阿
但是我今天用的是 去想你們的困境是什麼 來演講 這個心態的一轉變
就不一樣了

就像聽別人講話一樣 你不是在想 我要回應什麼 而是想他到底要說的是什麼
(註:所以沒有什麼辭不辭窮 解不解決問題的部份 重點不是你要說什麼
而是"你"在聽 你的注意力在他身上)

還有 不能只是讚美 只說好話 除了鼓勵外還要提醒

也就是比例要是 五比一 不只說好聽的話 更要說一些刺一點 讓人會想的話
當然你六比一也不會怎麼樣 只是別忘了 除了鼓勵更要提醒

最後舉一個 我常舉的例子 為什麼常常舉呢?


呃...........我也不知道 沒有原因啦!

好啦!!!我想到原因了 就是我常會去書店觀察現在的心理學的走向 但很奇怪的
我在書店都是看到什麼 口技大全阿 讓他/她無法抵抗的三十種絕招 性感帶搜密
都是十分技巧性的 可是心理學不是這樣談的阿。


有個心理學家 做了個性滿意度的測驗

就找人來做愛

把房間佈置得像臥房,隔著一個單面鏡後面擠滿研究
生那樣 在他們身上接上測量儀器 測量他們的高潮

分四組,同性戀和異性戀,本身熟識(自己來報名)和本
身不認識(實驗者配對)--因為有人也想來做 只是沒有伴

大家覺得哪一組 最佳???

問了那麼多年 異性戀不認識都是第一名

可能大家覺得比較刺激

但結果並不是  結果是

同性戀熟識 > 同性戀不認識 > 異性戀熟識 > 異性不認識

這個結果不是說同性戀 會怎麼樣 這也不是你想換 你要學就可以的
而是他們做了什麼

我們要看的是歷程

發現他們和彼此說很多很多的話 來降低焦慮

照理說 男女生理構造不太一樣 應該要多溝通 但很奇怪的是 都不太溝通的

都屬於默默耕耘
雖然看起來很賣力 但內心的焦慮卻是很大的

第二名的會講「Is it good」「Let's do it」 或是 ha ha here here Come on

有總比沒說好

但是第一名的會說

那麼多人再看 真的不知道怎麼做耶 開自己玩笑 自我揭露 此時兩人的焦慮
就降低了

所以我們可以從最後面開始看


異性戀不熟識的 不溝通 在行為中 只看到事情 沒看到人
所以都是男性主導 用性別刻版印象 行動

在往上一層是

有看到人了 但是都是想要自己表現 不想要漏氣

但是到了最上面一層的是 看到了對方


所以 其實在談性愛 也是在談關係 那只是親密關係的一種方式
床上和床下其實是有共通之處的 就是你在這關係中你快不快樂
就和你看他吃飯 逛街 一樣

你喜歡你們在一起時候的樣子嗎?

這是最重要的 即使是看似那麼生理層面的東西也有心理因素


好啦 最後還是歸納幾個重點 要不然你們會覺得沒學到什麼

三點分享

第一.在關係能夠自我成長

第二.有那個動機 想要成為更好的人

第三.在關係中你會很自在

學著幫對方加水 鼓勵和提醒他 

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對方身上很難 沒錯 但重點是有沒有努力在做
這個努力

然後一段關係如果讓你覺得 壓抑 萎縮  自己越來越不喜歡自己
則要重新考慮一下這份關係是否值得


謝謝大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炎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