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重視外表是一種膚淺。而網路正是一種從新洗牌,
你可以用文字表達你內在的思想,你不外顯的情感。
外表會騙人,那文字就不會騙人嗎?一個文字功力到一定地步的人,可
以創造一個情境,一樣會使人迷炫。
對於作家來說,很多讀者會愛上他們的文字。
而有一期的野葡萄文學誌有個作家說,他只是愛上鏡射的自己。
有一個人把你的感覺寫了出來,你以為那個人很了解你,所以你愛上了他。
更進一步來說,其實我不太覺得一個人化妝穿衣服讓自己變漂亮,和另一個人
讀書讓他自己有內涵之間的差別有多大。即使我們心中都有價值判斷,哪個比較好。
但誰不喜歡美麗的事物,無論喜愛的是外在或內在。
內在到外在始終需要一個中介才能與外在
溝通。而之中傳遞中一定會失真。
但是如果我們要哲學式的思考,那沒有了這些傳達的媒介,那什麼是真?
心理學有個詞叫最小變異差。就是知覺到了一定程度你會分不出來,人的知覺有其極限。
正如我們聽不到特別高或特別低的頻率,但狗能聽到我們聽不到的。
而人也會選擇性的接受事情,人不得不這樣做,如果沒有篩選,每件事都很重要,
一樣重要,混沌不分,則沒有不重要,也突顯不出什麼是重要。
因此,我們接收的世界是扭曲過的,並非原本的真實。
康德也認為我們如果以有限的人的理性去衡量一個無限的事物時,會犯了二律背反的
錯誤。正如一個色盲的人,終其一生分不出什麼是紅!一個戴著有色眼鏡的人,看世界
都是有色的。這世界比我們想像的更廣大,更豐富,到我們無法想像的地步。
而維根斯坦也提出了哲學的侷限,我們討論事情離不開語言的框架,所以無法
獨立討論語言所無法討論的事情。
因此他的名言:凡無法用語言論述的,就要保持沉默。
人類溝通行為中,有大概百分之八十五是依靠非語言的傳達。同樣一句話語氣的不同就會影響。人心之幽微也在這。一個人說話的一個皺眉,一個微笑
一個似笑非笑的眼神,都是那麼的難以言喻,卻又無形的影響了人與人的互動。
所以網路上的文字不會是完整的傳達所有,缺乏語氣表情的詮釋會有所誤會
但即便到現實生活中也是會有所衝突。而人與人的衝突是必然,溝通是偶然。
虛擬和虛幻是不一樣的。虛擬是現實生活的簡化。所以網路的人際關係不會是假
的。而是少了很多。無奈的是,愛情還是得建立在表相的膚淺,日常的相處上。
所以網路建構出的心靈世界,最終還是要來到表象的檢驗。
似乎談的有點深了。然則,我們語言的溝通並非沒有意義。詩人做詩就是一種
埋謎的過程,將原有的語言模式解構,透過另一種意象去傳達他想說的。
正如紀伯倫所言,我說的話有一半是沒有意義,但說出來是為了那一半
重要卻難以言喻,不可思議的東西傳達到你心中。
- Oct 23 Sun 2005 13:32
網路.文字的幻覺. nonverbal.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