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人總是能對萬事萬物有所感觸,對於那些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情感,
試圖用比喻,用戲曲,用故事 尋求溝通的可能。典型的知其不可為而為知。

詩,是為了抒情。人常常有許多感觸,情緒。有的人忽略,有的人難以言喻,有的人懶得去記錄。
而文人是一群對於情感有細膩感觸,又有欲望 將他表達除來的一群人。所以詩人看到春天,會不同於常人,
他們會傷春 悲秋感嘆「似曾相識燕飛來,無可奈何花落去」;會感嘆人景物依舊,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談思念,
就有閨怨詩:鄭愁予的<錯誤>。席慕榮的<一棵會開花的樹>,民謠的望春風,
古詩十九首的行行重行行;「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人在異地的鄉愁。

所以要當文人,第一要件是要會想太多,第二要件是要無病呻吟,粗俗點是要哭悲,把悲哭出來。再來是要會自作多情。「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蠟燭有心惜別離,替人垂淚到天明」關這些景物啥事了?都是你的情感「移情」到這些事物上,淚眼問花 花當然不語,會說話才奇怪勒!

文,是載道的。許多人藉由文字表現了他處世的哲學、對生命的體悟。
所以文學除了悲情外,在這些人筆下透露著雄壯,而不再是小家子器。
獨立於婉約派之外的蘇辛二人開創了豪放派。杜甫對於社會的關懷,對於
社會角落弱勢的憐憫,因而有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的豪闊胸襟。把對個人情感的感觸,擴大到對家庭,國族興亡的觀想。放置在歷史框架下,看每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有當代的文化養份,也
有超越時空橫亙在那不移的價值。


因此,將想太多 自作多情 哭悲 發揮的淋漓盡致。是為賦新詞強說愁,
做為接觸文學的一個起點。

文學是一種對生命的溫柔。科學使我們更容易生活,但並不表示我們就
會生活了。許多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並不是科學的向度便可詮釋的。

因此我們需要文學、藝術的溫柔。哲學在哲思上的借位,調整人生藍圖上的座標,
感受到自我生命的重量,進而感受他人的溫度。

這便是我熱愛文學的理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炎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