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yenwenny.blogspot.com/2008/01/blog-post_04.html
憲政環保 票投綠黨
今年的立法委員選舉,因為修憲,第一次採用了一票選人,一票選黨的「兩票制」。筆者不是中選會,不需要在此宣傳解說兩票制,只想從臺灣的政黨政治現狀以及民主憲政的動態均衡觀點,提出我的主張。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政黨票一定要投給國、民兩大黨之外的第三勢力(尤其是新興小黨),而當中最佳的選擇,我認為是綠黨。我的想法分享如下。
首先,第一票區域立委的選票,與各區域選區之候選「人」的關係比較高,不但各選區的差異很大,各有具體的狀況,而且牽涉到個人的特色優劣,無法一概而論,每一位公民應該自行判斷。我個人所在北市偏南某選區,正好綠黨候選人明顯優於兩大黨以及其他候選人,雖然單一選區下,大黨有優勢,但我還是選擇投給綠黨候選人。這也是單一選區兩票制下不得不接受的現實。不過我必須指出,選罷法強迫小黨一定要提名十席以上區域立委參選,才能取得政黨比例參選的資格,是一個大黨聯手下明顯違憲的卑劣規定。受害的也絕不僅是小黨,還包括公民的參政權。但是這個清除違憲法律垃圾的憲政環保工作,恐怕也只能等到選後再來努力。
其次,由於國民黨與民進黨的不分區政黨提名名單,實在慘不忍睹,除了少數作為樣版的人物外,充滿備受爭議的政客,甚至被告。因此我認為把政黨票投給兩大黨之外的政黨,無論如何是比較有意義的。我不認為隨口說「超越藍綠」是有意義的。正好相反,我覺得藍綠分裂是難以迴避的基本政治問題。但是我也不認為所有問題都可以簡單地以藍綠「化約」。那麼既然在現有憲政體制中,總統大選有難以避免的藍綠化約性,那國會選舉中的政黨票,就是少數可以對政客與大黨們釋放比較「複雜」訊息(環保、租稅正義、社會安全等)的重要管道。因此能有更多的自主公民等以政黨票支持兩大之外的第三勢力,是相當重要的一步。
第三,很多人認為反正這些小黨都跨不過五趴門檻,或認為兩大陣營不會理會這些訊息,因此投給小黨是「浪費」,但是我不這樣想。因為透過累積所有小黨之政黨票數量,不論是五萬,十萬,還是五十萬,都可以對票票計較的總統大選兩大陣營,釋放出不得不重視的訊號。相反的,如果政黨票還是投給大黨,那群政客們只會毫無感覺地「笑納」,而不會對既有的分贓結構有任何反省檢討,這種投票才會造成真正浪費。唯有當公民不自我放棄,拒絕被大黨綁「票」時,民主政治才會有點前途。
第四,而在選擇這些小黨的時候,我個人認為可以考慮下列標準:一,不是既有大黨的外圍勢力(新黨有此嫌疑);二,不是擺明了要分利益、包工程(無黨聯盟有此嫌疑);三,不是趕搭政黨票便車,找媒體明星造勢,實質上路線投機的「集團」(有些新的政黨有此嫌疑);四,有堅持長久的政策理念方向,並且最好是在本次選舉之前,實際上已經實踐奮鬥了多年的政黨。
台聯在與民進黨鬧翻後,大概已經不是其外圍勢力了。但畢竟其「左轉」來的急促,因此雖然政黨名單尚可,但是一時難以令人信任。所以看來看去,大概只有綠黨,是唯一可以認真考慮的政黨票支持對象。前述所舉標準,其實都是一個良性政黨本來就該有的低標,遺憾的是,竟然只有綠黨及格。綠黨實質理念核心的環保與社會正義路線,不需在此多言。其重要成員多年來的持續努力不懈,也與近年來的藍綠惡鬥以及這次的政黨票無關。本次選後,大概也會繼續奮鬥下去。
第五,有偏綠營的朋友認為,要用更多的民進黨席次,去制衡可能會過半的國民黨。但是經驗清楚顯示,曾經是國會最大黨的民進黨立院狀態,似乎對學習國民黨瓜分利益的興趣遠高過改革。如果再實際看看其政黨名單,就知道還不如讓其少個幾席,看看是否能提醒謝長廷陣營,早點走出深綠教條老梗,回溯黨外七八零年代的精神(其中環保與社會正義都是主軸),也許勝算更大。
這次綠黨或小黨的努力,當然無法立刻撼動兩大黨的地盤,但是就像是做環保,本來就是每一個人有意識地自發從「手邊」做起。與其失敗主義,犬儒地躲在家中抱怨,不如就簡簡單單地走進投票所,把第一次領到的政黨票,投給綠黨。憲政民主的環保,就由大家從手邊做起囉。
- Jan 07 Mon 2008 17:28
憲政環保 票投綠黨◎顏厥安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