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篇一直想記,但隔了那麼久才有時間整理出來,連日期也是辛苦的從筆記上
推算出來的。這一天上課是以潘乃德的菊花與劍做為論述命題的分析,
然後再說明批判的意義,受益良多,由於我手邊的講義弄丟了,我弟也沒有
所以僅能夠用我曾經抄過的字句,加上一些體悟,做一些還原和反芻。

那就開始吧。

--

有些人厲害之處 不在於說出你未曾想過的事物,而是將你有想過的事情
用更精確更簡潔的方式表達出來。對於我來說,那天旁聽陳志信的課
就有這樣的震撼--因為他說的 正是我在想社會學理論要怎麼念的方法,
只是他以更漂亮的方式說明了。


我那時在想 要怎麼理解社會學理論呢(或者說所有的理論吧)
從他的假設下手


註:有時候你無法理解一個理論 不代表你笨 而是你要不要
接受他的假設 你如果不能夠接受衝突是必然的,那你很難讀懂衝突論的
人在氣什麼。用一本科普書<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假設>的話來說,我們為什麼
無法理解 霍金對於時間的概念 因為對於他 世界是不是真的 一點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可以驗證就好,但是如果你很堅持世界存在的真假很重要,那麼
你在理解他的理論就會發生困難。


於是你從不同的假設出發,你所要解決的問題 自然會有不一樣的處理方式

比方說 衝突論覺得社會衝突是必然的 是有權力運作使得不平等出現

那麼 他們同樣回答一個問題 結論自然會不一樣
甚至用字都會不一樣

功能論 會把文化視為一個整合的系統
但衝突論通常不用文化這個字 而是用意識型態 認為意識形態是一套配合
既得利益者扭曲的價值觀,好用來"宰制"支配階級。

簡單講是這樣,但陳志信用六個字就解決了
他說論述就像是數學裡的證明題

已知 求證 得證


已知(就是我們觀點的預設)
求證--問題意識(也就是我們想知道的問題)
得證--這就是論述求證的過程


那麼拿菊花與劍這本書的例子就是

已知 各文化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原文更漂亮 但我弄丟了 只能這樣處理)
求證:身為知識份子的我們如何看待異民族
得證:不同文化會形成不同的人格

後來,老師就舉了個人類學上的例子 做為文化與人格的佐證。

有兩個聚落 一個是日神聚落(太陽神) 強調理性 另一個是酒神聚落 強調情感

他們都認為人是邁向同樣主題的 但只是每個人只是同樣主題的不同版本
不同階段 不同的變奏

但是在日神聚落 最高的境界卻有可能是酒神聚落的人渣。反之亦然。
這就是觀點預設上的差異


而我們在閱讀論述或是撰寫論述時,也就是這樣的概念與概念 命題與命題間
的推衍過程。所以說如果有人的報告沒有想要回答的問題,那他是怎麼
生出那一篇論文的,只是流於拼貼。


而切換視角 也在刺激我們觀看的角度,而這個過程就像拆積木與組積木,
我們會去思考有無其他介入與穿透的可能,批判與焉誕生。

而在寫論文的過程中,最難的倒不是最後操作的過程,而是理論與發生
現象的問題意識之間的聚合,那才是最費工的,要找到一個妥貼的理論
做一個適切的切入,很難。

而批判是一種反向的逼問自己:真的只能這樣嗎?有無更關鍵之處?


凡是洞見,必有陰闇之處。

不是一直懷疑就叫做批判,徹底的懷疑是最沒有建樹的事

我們不是上帝 當然不可能像他有全面的視野
所以一個洞見 必然有他的遮蔽之處

而人們本來就是在想像 用隱喻的方式去理解這世界
你難道不需要一個方式作為起點嗎?

而我們要做的是回到隱喻的起點
探勘我們所能觸及的極限

所以我們才要學各式各樣的理論阿

試著用更多不同的觀點去觀照 逼使我們看到不同的盲點

而此種洞視的體察,與盲點的消融 正是批判精神之所在。

--

最後的地方 也是最難的地方 除了讀懂論述,再來是批判

我們可以看到文化人類學乃至於結構主義 最大的問題是
缺乏時間向度的考量

並且忽視人反向詮釋結構的可能

那他如何解釋

孔子 耶穌 穆罕默德這樣創見人物反向詮釋後帶給時代的改變?

這也是結構主義的問題 他不太能解釋歷史因素 的變遷

而潘乃德想要用這樣的方式 去理解不一樣的民族:日本

但是卻只有結構 缺乏了時間的考量

反而讓他 對於其他民族的觀感 是僵化的 是有成見的
與他最初的立意完全相反


而當代雜誌 另外的人類學家做了和潘乃德一樣的考察
只是轉向文化體系的邊緣人 做出了那些非長子 在日本戰後職場
有影響力的研究結果 帶來啟發
最後就是請同學試著用教過的方法操作一次你的命題
做對作錯是一回事,重點是面對自己的勇氣


p,s而除了實踐外 知識的重要性在於 你想要把其他人帶到什麼樣的境界去
你要把大家帶到什麼地方呢?(筆記在上面就已經結束了,而這句話講的是
陳志信老師在評論當時一些社運所遇到的困境 他的想法)

--

附錄一:

他(傅柯)認為,所謂批判,就是站在邊界上,進行對於界限的省思,相較於康德希望釐清
我們必須放棄踰越什麼樣的界限,傅柯主張,我們應該更積極地尋找可能的踰越。



他所選擇的是,藉著此一批判性自我存有論來
對我們所受的限制做歷史分析,並進而實驗超越這些限制的可能性(傅柯, 1988:34)。

皮耶.布赫迪厄與反身社會學◎黃厚銘


--

附錄二:


提醒:請不要使得批判變得很廉價,批判不是尋找代罪羔羊,不是尋找罪魁禍首,而是為
了指向新的可能性。


[DATA] 社會學思考講義(版上有)

--


附錄三:2007.6.17 陳志信

理論:想像世界可能性的展示
藉由理解理論做一個反向的調整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想像力和批判是一體的。

有很多的參照座標 才能批判現狀的不滿
去想像一個更好的世界

很多人都在說 我們要有創造力 要有批判

請問 批判只是罵人 就叫批判嗎?
做白日夢就叫有想像力嗎?

好 要有創造力 要有批判力

當然

只是我要問的是how????

這兩者應該是有建設性的
而非消極的complain 和發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炎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