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retch.cc/blog/liebeschwen&article_id=8333324
轉自 一半躊躇 一半肯
你說,「無論文字多悠長,都要停在句點之前。」
我為了要攔截那個句點,在你的臥室裏,數度躲藏。
可是呀,寶貝,
格子外的世界,悲觀的常態才是,
誰會管這些叨叨絮絮的文字們?
句點,從來不會管文字有多悠長。
1、
小凡在兩個小時前和客戶端的法務吵了一架。
吵什麼,現在已經不重要,在我大肆抱怨並狂吃一頓之後。
「一個事件」,最後被評價的重點,往往不是他使用的手段或結果,也不是貫穿整個事件的邏輯。
一個男人被老婆抓姦在床,最後吵著離婚。
影響故事結局的關鍵是什麼?
是因為被抓姦次數超過標準值?
還是不信任指數已經達到正常人可以忍受的臨界?
被愛、被拋棄、受傷、不信任、沒感覺…,
我們要處理的是這些抽象的情緒,還是情緒以外的具體發現?
如果你還以為「事件發生後」,重要的是釐清真相,那結局可能會慘不忍睹。
因為「事件發生後」,重點從來就不是真相,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他留給人們的感受。繼之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也不是真的要調查真相,而是要借此撫平人們的法律情感。
那些感受,成形後就會為事件劃上句點。
感受以外的,還繼續誤解的,還拚命澄清的,都留給歷史學家解悶,除此之外,都太多餘…
2、
也因此,人們需要的往往只是一個說法。
不必很精準,也不需要檢附證據。
「為什麼對我這麼兇,跟我討論事情一定要火氣這麼大?」
『對不起,因為我太愛你,太在乎你的想法,所以才會太緊張太性急,讓你覺得我火氣大。』
「為什麼不跟我在一起?」
『因為算命師說我只能活到三十五歲,我不忍心看你這麼年輕就守寡。』
「為什麼跟侯配曾分手?」
『因為我有隱疾。』
「墨魚會不會吐墨?」
『會。』
「你不能因為他叫墨魚就說他會吐墨。」
『我不是因為他叫墨魚才這樣說。』
「那你怎麼知道墨魚會吐墨?」
『因為我前輩子是墨魚。』
3、
我曾經以為,有能力當個悠長的文字是特別的殊榮。超愛找出答案論理舉證。
但我現在不這麼想呀。
再完美精心策劃談判佈局用的句構,都可以被不附理由的截斷,你甚至猜不到誰是句點。
還不如這樣,跳開事件本身,同理思索人們對事件的感受,然後,給對方也給自己一個可以開懷的說法…
- Nov 17 Fri 2006 13:09
[轉]可是句點,從來不會管文字有多悠長。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