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 azym (solitude) 看板: (某隱形看板)
標題: 社會學思考講義
時間: Sat Oct 14 22:31:46 2006


第一部份:簡單的批判思考簡介
一個社會事件,基本上一定會有人、事、時、地、物。所謂的組織、分析與批判的能力,
基本上都在處理這五大要素間的關係。因此,在進行社會學分析與思考時,你應該要反
覆追問六W的問題:what、when、where、who、how、why,來追問五大要素間的關係。

底下,我試著列出常識的提問跟有受過訓練應該要有的區別

What: 發生了什麼事 Vs. 經驗現象到研究對象、要有角度,
重點在what is the case,what is behind the case

When: 什麼時候的事 Vs. 這個時間點有沒有特殊性?為何不是在之前,
不是在之後?之前有沒有類似相關的事件?注意有無轉
Where: 哪裡發生的 Vs. 這件事的範圍、區域、地點有無特殊性(例如城鄉差異)
從不同的空間層次來看問題,是否會有不同的轉變
(全球、國家、地方等等)

Who:誰做的?Vs. 這件事對誰有怎樣的意義? 行動者?受影響的人?
行動者具有怎樣的特殊性? 其是否是具有特殊身份
團體的屬性(成員資格與生活風格)其能力與心性為何?
其利益與理念為何?

How:如何達成的 Vs.要脈絡化事件,以過程的角度,檢視事件的轉折點,
尋找可能的相關影響因素

Why:什麼原因造成的?VS. 進行反事實思考~不只看已發生的,
還要看潛在的可能性---因果關係並非單一的。

這幾個問題的反覆追問,主要是將你熟悉的予以陌生化(或稱之為去自然化),質疑理所
當然,並且透過你的分析,使的陌生的,變成熟悉的(這個過程是反覆進行的)。
-----甚至要問反身地問自己的觀察位置-反身性reflexivity的重要性

核心:除了分析這個事件外,有哪些事件影響的這些事件,又有哪些事件受到這件事件的影響----基本的重心在於這個事件是如何可能的?其所立基的社會條件為何?如何發生?其
社會效果為何?其社會意義為何?

提醒:同一問題、同一事件,在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會展現不同的樣貌
因此,上述的思考不是庸人自擾,而是為了處理世界的複雜性


熟悉的陌生化與陌生的熟悉化指出社會學的價值---反省、質疑、揭露與批判:
獨立思考(質疑相關說法的理所當然與似是而非)、
提出問題(請注意相關說法的提問角度、什麼樣的位置、什麼樣的關係、什麼人的問題被
問出來)
收集資料與推論 (什麼是資料、資料的結構)
更進一步反思為何理所當然為如此理所當然(再生產的提問)

提醒:請不要使得批判變得很廉價,批判不是尋找代罪羔羊,不是尋找罪魁禍首,而是為
了指向新的可能性。


第二部份:幾個社會學ABC
1. 社會是不是由個人組成的?
社會不只是由個人組成的
1a、社會乃是由社會行動╱社會關係所形成的"體系"(行動與 除個人以外,社會尚有過去的沈積物(知識體系、制度),以及物質性社會組成。
Marx的名言: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
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
、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 (霧月十八)

1b、以"人如何行動"為例:
幾個要素的分析:偏好(慾望、意志與社會化後的慣習(habitus)
目的(in order to、because of)
手段(資本:財富、權力、名譽:
如何取得、如何轉換、有無運用能力)
條件(歷史、其他人的行動、制度條件)、
規範引導(角色期待、正當性)
競爭與鬥爭(資源的競逐與遊戲規則的制訂)

2. 全體不等於個體的加總 (有大於與小於兩種情況)
2a.層次的存在:、制度、組織、互動、個體心理
不同層次間的(由鉅觀到微觀,在由微觀到鉅觀)的連結:
全社會場景--社會制度、環境的外部與內部環境、角色-互動情境(身體、社會化)
、與個人傳記生平與心理(情緒)


***個人主義思考與社會階序的存在:個人成就並非都是來自於個人的努力、體系)
問題常常出在選項的有無。

2b.溝通媒介的存在--語言、文字、象徵符號(文字、印刷術、電子媒體)
使得社會不等於所有人互動的加總:因果鍊過長、行動的非預期結果、
非共同在場互動的存在、複雜性的問題。

3.小結:社會學的哥白尼革命與研究社會學的困難之處:

從自我中心、個人主義思考方式到社會學的整體觀點
3a、社會學反對心理化約、生理化約、人性、個性論的解釋
3b、社會學反對個人主義的思考方式:兩人關係、三人關係到多人關係
3c、社會學的難題與樂趣:社會學既是觀察者又是參與者…如何社會之中又在社會
之外研究社會

提醒--幾個社會學思考常用的方式(由結構到行動):整體的視野、社會分化、
場域的相對自主性、脈絡化、團體與身份屬性、機會與限制、互賴與自主
、個人的社會與心理歷程等等


4.社會學的出現與現代社會的形構(現代性):
法國大革命與工業主義的雙元革命(社會學思考的出現:現代性提問與社會秩序的重探)
、資本主義、民族國家、世界體系到日常生活。
幾個重要的現代性議題:工業化、都市化、民主化、理性化、文明化、個人主義的出現。
(推薦讀物:社會學動動腦、批判的社會學導論、
霍布斯邦的五大卷:革命年代、資本年代、帝國年代、極端年代上下兩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炎楓 的頭像
    炎楓

    炎楓的部落格

    炎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